一群來自不同領域的學生,因為同樣對賽車懷抱熱情,共同建築起屬於我們的賽車夢。
組別 | 名字 |
---|---|
車體組 | 張傑舜 |
車體組 | 許舒昀 |
車體組 | 黃祥祐 |
車體組 | 沈新達 |
車體組 | 高至言 |
車體組 | 陳竑維 |
車體組 | 陳璟勻 |
車體組 | 連晏寬 |
車體組 | 許佑嘉 |
底盤組 | 邱敬文 |
底盤組 | 羅偉根 |
底盤組 | 魏宇駿 |
底盤組 | 吳崇源 |
底盤組 | 余泰佑 |
底盤組 | 葉宗齊 |
底盤組 | 劉承博 |
底盤組 | 陳琮凱 |
底盤組 | 徐有璿 |
底盤組 | 林育賢 |
底盤組 | 黃奕翔 |
底盤組 | 李凱湋 |
底盤組 | 黃薰誼 |
底盤組 | 賴政諺 |
底盤組 | 張晴睿 |
底盤組 | 邱禹齊 |
底盤組 | 陳彥洺 |
底盤組 | 譚仁傑 |
底盤組 | 吳睿秉 |
底盤組 | 蔡宏德 |
底盤組 | 桑維祥 |
電力組 | 李旻勳 |
電力組 | 簡誌加 |
電力組 | 呂紹榮 |
電力組 | 鍾友馨 |
電力組 | 黃國銓 |
電力組 | 戚羽欣 |
電力組 | 陳淳郁 |
電力組 | 蔡裕禾 |
電力組 | 陳怡安 |
電力組 | 張富棋 |
電力組 | 胡玳寧 |
電力組 | 吳侑憲 |
電力組 | 蘇廷聿 |
電力組 | 周隆宇 |
電力組 | 韓睿宬 |
電力組 | 利依瑾 |
電力組 | 陳秉凱 |
電力組 | 楊晉維 |
商業組 | 錢姵華 |
商業組 | 林穎赫 |
商業組 | 林恩頤 |
商業組 | 鍾麗華 |
商業組 | 彭瓘筑 |
商業組 | 許樺瑛 |
複材 散熱
人因工程
空氣力學
懸吊
制動 傳動
動態分析
車架設計
馬達控制
電路
電池
財務 公關
設計 影像
文書 行銷
商業分析
為成大機械系第一支電動車隊伍,曾屬於成大機械系學會 智慧汽機車部門。
由光陽工業股份有限公司的工程師至系上開授汽機車零組件設計、系統運作原理等課程,激起同學們對行動載具的興趣與熱忱。
由30位來自工學院、規劃與設計學院及管理學院的學生組成,是一個跨領域的工程團隊。
Formula SAE 由國際汽車工程師協會舉辦,是全球最大的工程師盛會,更是培育專業領域人才的搖籃。
2019年是我們第一次參賽,同時也是台灣的第二支電動車隊伍。在第一年的賽事中,成大方程式賽車隊完成了所有的賽車靜態檢查,並拿下了13名/27的成績。
2019年9月由於成大機械賽車隊及Formula Student兩隊目標皆為日本Formula SAE,決定共同打造Formula Racing成大方程式賽車隊。
在人才與資源的整合下,新團隊成長為45人,集結來自各學院的人才,共同朝一致的目標邁進。
2020年7月,團隊舉行合併後的首次發表會。儘管因為疫情使前往日本參賽的計劃被迫中止,
成大方程式賽車隊仍然維持原定造車規劃,以前一代賽車為基礎進行更大膽的設計與更新,並積極參與各項活動。
為使團隊形象更為鮮明,成大方程式賽車隊打造全新主視覺。
新Logo利用劍魚飛快的形象與手掌合作的意象,營造車隊的速度感並與團隊合作理念結合。
顏色方面則選用成大識別系統色系,以加強與學校的連結。
由於新冠肺炎疫情爆發,團隊不僅無法參與日本賽事,在全國三級緊戒狀態下造車亦遇上許多困難。
最終,成員們仍然成功打造出CK03,成為該年度全台灣唯一完成新車的隊伍,並以線上的方式舉行新車發表會。
因應賽事規則變更與對穩定度的進一步追求,團隊在去年的基礎下進行設計與製程改良,
打造第四輛賽車CK3.5,並於2022年8月正式公開亮相。
經過無數個晝夜不停的努力,我們帶著全新的賽車參加第二屆台灣盃學生方程式聯賽,
歷經多達15位業界評審參與的設計評比與超過300條的規則審查,團隊的設計理念與造車成果獲得評審青睞,在設計報告中拿下高分,獲得了第一名。
時隔一年,車隊完成並發表新車輛。CK05吸取了過去的經驗,在車輛的許多部分均進行了改動。
雖然因為資金因素無法至日本現場參加2023日本賽,但我們仍透過線上報告的部分獲得了許多珍貴的經驗。
由於時程因素,2024賽季車隊並不製造新車輛,將CK05進行些許變動以應對2024年規則變動。
2024年台灣聯賽為車隊有史以來第一次完整通過所有靜態動態檢查,並獲得下場比賽資格。雖然並未完成耐久賽,但也為隊員們累積了寶貴經驗。
車隊睽違五年再次來到日本賽,車輛順利通過所有檢查,在隊史上首次於日本賽進行動態項目,更是這次日本賽中所有海外電車車隊中,唯一一隊有正式動態項目成績的隊伍。
雖然並未取得耐久賽資格,但這次比賽對於車隊和隊員來說無疑都是一大突破。